升降机(电梯)感应器是现代建筑安全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其作用在于在发生时自动触发电梯的安全保护机制,程度地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并减少设备损坏。具体作用如下:
1.紧急停止与就近安全停靠:
*这是感应器的功能。当传感器检测到达到预设阈值(通常是较低烈度,如日本标准约相当于中国烈度表的5度左右)的地面震动时,它会立即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控制系统会命令正在运行的电梯执行紧急制动,但不是急刹车,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快的速度平稳减速。
*电梯会就近停靠在近的楼层(无论该楼层是否是呼叫楼层),并自动打开轿厢门。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防止了电梯在持续或加剧时因晃动导致轿厢卡在井道中间的风险,为乘客提供了及时逃生的机会。
2.防止乘客被困:
*如果发生时乘客正在电梯轿厢内,感应器触发的就近停靠和开门动作,让乘客能够时间自行离开轿厢,转移到相对更安全的楼层空间,避免了因导致停电、设备变形或控制系统损坏而被困在密闭轿厢内的危险境地,大大提高了生存机会。
3.保护电梯设备:
*强震不仅威胁人身安全,也极易损坏电梯设备。剧烈的摇晃可能导致:
*轿厢或对重撞击井道壁。
*钢丝绳脱槽、跳槽甚至断裂。
*导轨变形。
*控制系统元件损坏。
*感应器在检测到强震时(更高阈值),除了执行就近停靠外,通常还会切断电梯的主电源(保留应急照明和通风电源),让电梯完全停止在当前位置。这能有效防止中因设备失控运行造成的二次损伤,减少昂贵的维修成本和设备报废风险。
4.避免后误操作:
*过后,电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导轨、钢丝绳、门系统等)可能受到损伤,存在安全隐患。
*感应器通常具有自锁或复位功能。在触发后,它会将电梯置于“服务”或“停止服务”状态。此时,普通召唤按钮将失效,电梯无法被正常呼叫运行。
*只有经过维保人员携带钥匙或工具,对电梯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所有部件完好无损、运行环境安全后,才能手动复位感应器,重新启用电梯。这有效防止了后乘客或物业人员因不知情而使用存在潜在危险的电梯。
总结来说:
升降机感应器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它通过实时监测波,在发生的时间迅速决策并执行紧急安全停靠、开门疏散乘客、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损坏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其价值在于保障电梯内乘客的生命安全,防止被困,同时保护昂贵的电梯设备免受严重破坏,并为震后安全检查和恢复运行提供必要的锁定机制。它是现代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电梯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直臂机(主要指高空作业平台中的直臂式升降机)防触电措施的说明,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直臂机(高空作业平台)防触电关键措施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因其作业高度和灵活性,常在靠近电力设施的环境中使用,触电风险是其面临的严重安全威胁之一。为保障操作员及周边人员安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防触电措施:
1.保持安全距离是首要原则:
*识别与评估:作业前必须由合格人员勘察现场,识别所有架空和地下电力线路(包括临时线路)的电压等级、位置和走向。切勿仅凭目测判断电压或距离。
*严格遵守接近距离:设备任何部分(平台、臂架、人员、工具、物料)都必须与带电导线保持法规(如OSHA1926.1408,GB/T3608等)或电力公司规定的安全距离。例如:
*低于50kV:通常至少3米(10英尺)
*50kV-200kV:通常至少4.5米(15英尺)
*200kV-350kV:通常至少6米(20英尺)
*350kV-500kV:通常至少7.5米(25英尺)
*超过500kV:需咨询电力公司或按更高标准执行。
*视为带电处理:除非电力公司明确确认断电并挂接地线,否则所有线路都应视为带电。安全距离必须包含线路可能的摆动范围。
2.作业前充分准备:
*现场勘察与标记:在地面清晰标记电力线路位置和安全作业边界(如使用警戒线、锥桶)。指派专人(观察员)全程监视设备与导线的距离。
*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绝缘部件(如绝缘平台衬垫、绝缘臂套,若配备)完好无损、清洁干燥。检查接地装置(如果适用)可靠连接。确认所有安全装置(接近报警系统、限位开关)功能正常。
*人员资质与培训:操作员必须持有有效资质,并接受过专门的防触电安全培训,了解设备限制、安全距离要求、应急程序。观察员同样需经过培训。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设备行进路线、定位点、作业范围,确保全程远离电力危险区。考虑使用非接触式电压探测器进行辅助验证(但不能替代安全距离)。
3.操作中持续警惕与防护:
*低速移动与观察:在电力线附近移动设备时,必须低速谨慎,操作员与观察员保持清晰沟通(使用手势或无线电),观察员专注于监视距离,及时发出警报。
*平台内安全:平台内人员必须全程佩戴绝缘手套(符合相关电压等级)、穿绝缘鞋。避免在平台内使用长导电物体(金属尺、管材)。工具应妥善管理,防止坠落或触碰导线。
*环境监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风、雨雾会显著增加风险(影响线路摆动、设备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必要时立即停止作业。
*禁止危险动作:禁止操作员在平台上试图用手、工具或身体任何部位触碰或移开电线。禁止在电力线正下方穿越或作业。
4.应急响应:
*触电事故处理:一旦发生触电:
*首要:切勿直接接触设备或受害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可能且安全)。
*施救:使用干燥的绝缘物体(如木棒、玻璃纤维杆)将受害者与带电体分离。
*急救:将受害者移至安全区域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呼叫紧急救援。
*设备接触电线:若设备触及电线:
*告知平台内人员保持冷静,不要离开平台或触碰设备金属部分。
*警告所有人员远离设备至少10米以上(跨步电压危险区)。
*立即通知电力公司切断电源。只有确认断电并接地后,才能接近设备或进行救援。
要点总结:防触电的是保持安全距离、作业前勘察、操作中高度警惕、人员充分防护与培训、以及清晰的应急准备。任何疏忽或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务必遵循制造商手册、安全法规和现场安全规程。
(字数:约480字)
直臂车(通常指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对重系统是其结构设计中的安全与性能保障要素,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衡力矩,防止倾覆(作用):
*直臂车的功能是将工作平台(连同操作人员和工具)通过长而直的伸缩臂送到高空作业点。当臂架完全水平或接近水平伸出时,工作平台和载荷的会远离底盘中心,产生一个巨大的向前倾覆力矩。
*对重系统(通常位于底盘后部)的作用就是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向后)的平衡力矩,用以抵消或大幅减小这个倾覆力矩。没有对重,设备在臂架伸出并承载时极易向前翻倒,造成灾难故。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秤砣”,通过物理配重的方式,将整车的(包括伸展的臂架、平台载荷和对重本身)始终控制在底盘支点(通常为轮胎或支腿形成的稳定多边形)之内,确保设备在各种工作姿态下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
2.提升工作高度和水平延伸能力:
*对重系统是直臂车能够实现更大工作高度和更长水平延伸距离的关键设计基础。
*臂架越长、举升越高,产生的倾覆力矩就越大。足够重量的对重是平衡这种巨大力矩、使如此长距离的水平延伸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决定了设备的作业范围和能力上限。
3.增加载重能力:
*工作平台上需要承载操作人员、工具、物料等载荷。这些载荷同样会增加臂架前端的重量,从而增大倾覆力矩。
*设计合理的对重系统能够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允许工作平台承载更大的重量。对重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额定载荷能力。
4.增强抗风能力和动态稳定性:
*高空作业,尤其是在室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风力的影响。风力作用在伸展的臂架和大面积的工作平台上,会产生额外的侧向或前后向的不稳定力矩。
*对重系统增加了整车的质量,降低了高度(相对于伸展的臂架),提高了设备的惯性,使其更能抵抗风力的扰动,增强了在动态环境(如小范围移动、平台升降操作、有风环境)下的整体稳定性,减少晃动感。
5.提高安全性,降低风险:
*综合以上作用,对重系统是保障直臂车作业本质安全的基础。它显著降低了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生倾翻事故的风险。
*它是满足国际和各国严格安全标准(如EN280、ANSIA92.22、GB/T9465等)的强制性要求。这些标准对设备的稳定性、倾翻阈值有明确规定,对重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关键设计手段。
6.优化结构设计:
*虽然对重增加了整车重量,但它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块),结构相对简单紧凑,可以集中布置在底盘后部特定区域,比单纯依靠加大底盘尺寸或使用更重材料来获得稳定性更为和经济。
总结来说,直臂车的对重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稳定基石”。它通过提供强大的后向平衡力矩,直接对抗工作臂伸展和载荷产生的巨大倾覆力,从而保障了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大幅扩展了作业范围和载重能力、增强了抗风性能,并从根本上提升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没有可靠的对重系统,现代大高度、大水平延伸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就无法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