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防剪切装置:守护生命的关键屏障
升降机(电梯)在门区运动时(如轿厢门与层门关闭、轿厢在层站附近运行),其运动部件(门扇、轿厢、地坎)与相对静止的井道壁或门框之间会形成潜在的“剪切点”。防剪切装置正是专门设计用于检测并防止人员或物体在这些危险区域被挤压、切割或卷入的关键安全保护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直接保护人身安全:这是的作用。它能有效避免乘客(尤其是儿童)的手、脚、衣物、宠物绳等被运动的门或轿厢夹住、拖曳或剪切,防止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事故。
2.符合强制安全规范:国际(如EN81-20/50)和中国(GB7588)均强制要求升降机必须安装有效的防剪切保护装置,这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基本准入条件。
3.防止设备损坏:阻碍物被强行剪切也可能导致电梯门机、门扇、导轨等关键部件损坏,增加维修成本。
常见的防剪切装置类型与工作原理:
*安全触板(机械式):
*结构:安装在轿门边缘(有时层门也有),通常是一个可活动的弹性橡胶或塑料条,内部有微动开关或行程开关。
*原理:当门在关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如手、身体)时,触板受力向内缩回,触发内部的开关动作。
*结果:门机立即停止关门动作并反向开启(门反转功能)。
*光幕(光电式):
*结构:在轿门两侧(一侧发射,一侧接收)或单侧(发射接收一体)密集排列多对红外和,形成一道或多道垂直的、看不见的“光墙”。
*原理:当门关闭过程中有任何物体(即使很细小,如宠物绳、手指)阻挡了其中任何一道光束,接收端无法接收到信号。
*结果:控制系统立即判断有障碍物,命令门停止关闭并重新开启。
*电容式感应装置:
*结构:在门扇边缘或前沿嵌入感应电极。
*原理:当人体或导电物体接近感应区域时,会改变电极周围的电容场。
*结果:检测到电容变化达到阈值,控制系统判断有障碍物,门停止关闭或反转。
*超声波/微波探测器:
*原理:发射超声波或微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门区前方或侧方一定距离内是否有物体存在。
*结果:检测到物体靠近危险区域时,可提前预警或阻止门关闭/轿厢运行。
关键要求与维护:
*灵敏度与可靠性:装置必须在任何工况下(光线、温度变化)都能可靠检测到规定尺寸(标准通常要求能检测到小直径如5mm或10mm的圆柱体)的障碍物。
*及时响应:检测到障碍物后,系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毫秒级)做出反应,停止危险运动。
*自监测:装置本身需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一旦检测到自身故障(如光幕断束、触板开关失效),电梯应立即停梯或进入检修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失去保护能力。
*定期检验与维护:防剪切装置是安全部件,必须严格按照法规和制造厂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如使用测试块验证灵敏度)和保养,确保其功能持续有效。
总结:
升降机防剪切装置是构成电梯本质安全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它如同敏锐的哨兵,时刻守护着门区这个事故高发地带,利用光、电、机械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危险发生的瞬间果断介入,将剪切风险降至低。严格遵守安装规范、选用合格产品并坚持维护,是保障这道安全屏障时刻的关键。
好的,以下是关于升降机(电梯)机房温度要求的详细说明,字数控制在250-500字之间:
升降机(电梯)机房温度要求详解
升降机(电梯)机房作为电梯系统的控制区域,其环境温度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寿命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此有明确规定:
一、温度标准
1.基本要求:根据中国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其号修,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强制性技术规范,电梯机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或配备空调设备,确保机房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至40℃之间。
2.理想范围:在实际运行和佳性能维护角度,20℃至30℃是更为理想的温度区间。在这个范围内,电梯的控制系统(如主板、变频器、接触器)、驱动系统(曳引机/电动机)、制动器等部件能处于佳工作状态,效率高,故障率低,寿命。
二、温度偏离标准的影响与风险
*高温风险(>40℃):
*电子元件失效:控制系统中的集成电路、电容、电阻等元件过热,可能导致性能下降、误动作、死机甚至损坏,引发电梯困人、急停、无法运行等故障。
*电动机/曳引机过热:电机绕组温度急剧升高,绝缘老化加速,效率下降,能耗增加,严重时可能触发过热保护停机或烧毁绕组。
*制动器性能下降:高温可能导致制动器摩擦片性能不稳定或制动电磁铁吸合力不足,影响制动效果,危及安全。
*润滑油/脂劣化:高温加速齿轮箱润滑油、钢丝绳润滑脂的氧化和粘度下降,降低润滑效果,加剧机械磨损,产生噪音。
*火灾隐患增加:电气线路、元器件长期高温运行,绝缘层老化加速,短路风险增大。
*低温风险(<5℃):
*润滑油/脂凝固或粘度过高:导致曳引机、导向轮、限速器等转动部件启动困难、阻力增大、润滑不良,加剧磨损甚至卡死。
*电子元件特性改变:某些电子元件(如液晶屏、特定电容)在低温下可能反应迟钝或显示异常。
*冷凝水风险:如果机房内外温差大且湿度高,低温设备表面可能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气短路、元器件腐蚀、金属部件锈蚀。
*电池性能下降:应急照明和紧急救援装置(如停电应急平层装置EEP)的蓄电池在低温下容量和放电能力显著降低,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功能。
三、关键补充要求与建议
1.相对湿度:除了温度,湿度同样重要。机房环境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在设备不凝露的前提下,一般建议不超过90%。高湿度会加剧凝露风险,腐蚀金属部件和电路板。
2.通风与空调:
*通风: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如排气扇)是基础要求,应确保机房内空气流通,及时带走设备产生的热量。通风口应有防雨防尘措施。
*空调:在气候炎热或机房散热条件差的地区(如无机房电梯的控制柜所在空间、顶层受阳光直射的机房),必须安装独立、可靠且容量匹配的空调设备(通常是分体式空调),这是保障夏季高温时段机房温度达标的手段。空调应设置合理温度(如26-28℃),并定期维护确保其制冷效果。
3.温差控制:应避免机房内温度剧烈波动或局部温差过大(如空调直吹设备)。设备附近与远离空调区域的温差不宜过大。
4.特殊电梯考虑:对于高速电梯、大载重电梯或液压电梯,其主机和驱动系统发热量更大,对机房通风和空调的要求更高。无机房电梯的控制柜通常置于井道顶部或井道内壁,其环境温湿度要求等同于传统机房,必须确保其安装空间满足5-40℃的要求。
5.监控与记录:建议在机房内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并定期检查和记录。对于重要的或高负荷运行的电梯,可考虑安装带远程报警功能的温湿度监控装置。
四、总结
严格遵守电梯机房5℃至40℃的温度要求是保障电梯安全、可靠、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基础性条件。物业管理者、电梯维保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机房环境管理,确保通风良好,在必要时必须配备并维护好空调设备,同时关注湿度控制。忽视机房温度管理,将直接导致电梯故障率飙升、维修成本剧增,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维持稳定适宜的温度环境是电梯运行管理中的要素之一。
升降机(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并非一个固定数值,而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目的是确保电梯在不利运行情况下(如轿厢冲顶时)的安全缓冲空间。以下是影响和确定顶层高度要求的主要因素及典型范围:
1.电梯类型与额定速度:
*速度影响:电梯速度越高,冲顶时可能产生的动能越大,需要的缓冲距离就越长。因此,高速电梯(如>2.5m/s)通常比低速电梯(如≤1.0m/s)需要更大的顶层高度。
*类型影响:客梯、货梯、病床梯、汽车梯等不同类型的电梯,其轿厢高度、对重配置、缓冲器类型都可能不同,导致顶层高度需求不同。例如,病床梯通常轿厢较高,汽车梯需要更大的空间容纳车辆。
2.缓冲器类型与行程:
*缓冲器是:顶层高度的功能是为安装在井道底坑或轿厢/对重下方的缓冲器提供足够的行程空间。当电梯失控冲向井道顶部时,缓冲器(液压式或弹簧式)必须能够吸收能量并安全停止轿厢或对重。
*缓冲器行程:缓冲器的压缩行程是顶层高度计算的基础。行程大小取决于电梯的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遵循GB7588或其他适用标准的规定公式计算)。
*缓冲器上方空间:在缓冲器被完全压缩后,轿厢底部或对重底部与井道顶部的任何部件(如屋顶、横梁、滑轮等)之间还必须留有安全距离(S)。这个安全距离是强制性的(GB7588规定通常不小于0.5米),防止发生刚性碰撞。
3.轿厢与对重尺寸及布置:
*轿厢本身的高度以及顶层站平层时轿厢顶部到井道顶部的距离。
*对重框架的高度及其在顶层位置时顶部到井道顶部的距离(如果对重在上方)。
*曳引方式(如机房在顶、无机房、背包式等)会影响导向轮、反绳轮的位置,这些部件占据的空间也需要在顶层高度中考虑。
4.顶层站平层位置:
*顶层楼面的高度决定了轿厢在平层时其顶部在井道中的位置,这是计算向上极限空间(包括缓冲行程和安全距离)的起点。
5.井道顶部结构:
*井道顶部是否有横梁、工字钢、滑轮组、检修平台、通风设备、照明灯具等?这些构件的点决定了实际可用的净空高度,必须在设计时考虑并避开。
6.相关规范标准: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其修是依据,对缓冲器行程计算、安全距离S、顶部空间要求等有强制性规定。
*其他可能适用的地方标准或特定项目要求。
典型范围(仅供参考,必须计算):
*低速客梯(≤1.0m/s):顶层高度通常在3500mm-4500mm左右。
*中速客梯(1.0-2.5m/s):顶层高度通常在4500mm-5500mm左右。
*高速/超高速客梯(>2.5m/s):顶层高度会显著增加,可能达到5500mm-8000mm甚至更高,具体取决于速度和缓冲器设计。
*载货电梯:根据载重量(吨位)和速度不同,范围可能从4000mm到7000mm以上。大吨位货梯需要更大的缓冲空间。
*病床电梯:由于轿厢高度较高,顶层高度要求通常比同速度客梯略大,可能在4500mm-6000mm。
*汽车电梯:顶层高度需求,通常需要7000mm以上,以适应高大的车辆和必要的安全空间。
关键结论与警示:
*无统一标准值: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标准”高度。每一台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都是根据其具体参数(速度、载荷、类型、缓冲器、井道结构)计算出来的。
*安全至上:顶层高度不足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冲顶事故,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GB7588对顶部空间有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预留余量:在土建设计时,强烈建议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余量(例如10%-15%),以应对施工误差、后期可能增加的设备或结构件、以及未来可能的电梯升级(如提速)需求。井道顶部空间“宁多勿少”。
*设计:电梯顶层高度的终确定应由电梯制造商或具有资质的电梯设计单位依据项目具体参数和相关进行计算和确认,并反映在电梯土建布置图上。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严格按此要求进行井道设计。
简而言之,升降机顶层高度是为缓冲器提供足够行程和安全距离的关键空间,其数值范围大致在3500mm到8000mm以上,具体取决于电梯的速度、类型、尺寸和井道结构,必须通过计算并符合国家强制安全标准(GB7588)来确定,且在土建中宜适当预留余量。